3月23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曾晓洁小学语文教材研究导师工作坊与一师一附小举行了“U-S远程协同教研”活动。湖南一师一附小余运群校长、戴娜、陈静、周余、杨慧和导师李金国等多名老师与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润之班”全体同学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
活动由两堂研讨课《绿》《花钟》,视频连线互动交流和评课指导三大模块构成。《绿》由一师一附小周余老师执教,《花钟》由一师一附小杨慧老师执教。

《绿》是四年级下册的一首现代诗歌。周老师始终紧扣住“色彩”,从“绿”的色彩之多到“绿”的事物之多,沿着“读——想——悟”的品诗路径,引领学生徜徉在诗人艾青所描绘的绿意盎然的世界之中,之后周老师以诗人所生活的社会背景过渡,延伸到《北方》(节选)与《生命》(节选)中“色彩”背后诗人情感的体会。
孩子们在周老师的引领下,积极思考探索、小组热烈讨论,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尽管《北方》与《生命》两首现代诗对孩子们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但在周老师的巧妙设计与耐心引导下,孩子们感受到了不同诗歌中“色彩”的独特意蕴和情感特点。

《花钟》是三年级的一篇科学短文。杨老师从盛开的争奇斗艳的“花卉”引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在回顾之前学过的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段落中,提出利用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之后围绕《花钟》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层层递进,拎出“直接引用”、“适当删减”、“提取整合”的典型方法,再“从扶到放”实现“学以致用”,进行当堂练习,实现了学习方法的有效迁移。
杨老师还非常注重细节,她将口语表达、词组运用、朗读技巧、仿写训练等融入课堂,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充分的语言输出训练。
课后,润之班同学、授课教师及听课专家们通过视频连线开展了深入的研讨。两位授课老师就自己的课堂设计理念分别做了具体阐释,并耐心地对“润之班”同学提出的问题做出解答。余运群校长、戴娜主任、陈静老师对这两堂教研课的教学细节进行补充,并就“小学1+x项目式阅读实践研究”项目进行了详细说明,分享了一附小在阅读教学中的新尝试、新探索,力图在一篇篇课文或一个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延展以实现学生阅读视野的拓展、文化审美的提升。一附小老师的分享让大家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最后,李金国教授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了点评及分析,并表达了对一师一附小的领导及执教老师们的衷心感谢。同时,他也号召“润之班”全体同学向一师一附小骨干教师学习,为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老师不断努力,为小学教育事业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