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来源:中国知网 发布时间:2017-12-05浏览次数:

 

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机械的程式。不管课文体裁、风格、难易程度、语言表达方式如何,教学步骤往往是:第一课时教学生字新词,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第二、三课时逐段讲读课文,然后概括中心思想, 小结写作特点,进行课后练习。教学程序机械、单一。

繁琐的解说。不少教师惟恐学生对课文理解不深透,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对词语、句子意思、写作背景、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主题思想等进行讲解、说明,把课文分解成无数个知识点。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主动者、支配者、灌输者,学生则是被动者、服从者、接受者,课堂教学变成了枯燥的叙述和说明,这实际上是变相的“知识灌输”。

频繁的提问。有的老师误以为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于是,课堂中频繁提问,问题一个接一个,不容学生思索。学生完全是被教师的问题牵着鼻子走,“答不暇接”。提问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而所提问题有的大而不当,有的过于琐碎,有的毫无意义。有的教师虽然比较注重问题的设计,但多侧重于“怎么样”,很少提“为什么”;多侧重于课文内容,很少顾及语言形式。一堂课下来,学生受益甚微。

这样做,导致了一些不良的后果。

1 抑制了兴趣的激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理解,结果只能是“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一篇好的课文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将其肢解,就有可能导致这个鲜活的生命体的死亡。由于阅读教学机械的程式、繁琐的分析、频繁的提问,致使学生对活跃在作者笔下的生动的人物形象熟视无睹,体验到洋溢在课文中的丰富的情感。

2 削弱了能力的培养。教师串讲串问,生怕有半点疏漏。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对教师的依赖性,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只能成为一句空话。一位特级教师说得好:“在老师引导下自己读懂和听老师讲懂决不是一回事。那种以为读懂也是懂,听懂也是懂,反正是最后都把老鼠逮到了的观点是不对的。试想,自己逮到了,能和别人逮到送给你的一样吗? 靠别人逮,自己是永远也学不会逮老鼠的本领的。”

3 减少了阅读的时量。教师繁琐的分析和频繁的提问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课上完了,不少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顺畅,更不用说提高阅读速度,增加阅读量了。阅读量不够,语言的吸收和积累太少,必然影响学生的表达,学生的语感难以真正提高。为了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学会读书。确保每一堂课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把书读熟读好,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师不要越俎代庖。

4 以语感训练为主线,精讲精练。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最精彩、最有价值的训练点,特别是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词、句、段) ,引导学生学习、品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最后一段,《可爱的草塘》中对草塘和小河的两段精彩描写,都是作者情感的聚焦点,都可以作为语感训练点。

 

版权所有©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地 址: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三路1015号 邮 编:410205
  湘ICP备05000548号 湘教QS1-200505-000191
管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电子邮箱:hnysxcb@126.com